标题: 皮革制品的整饰、翻新和保洁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皮革制品已经成为普通老百姓家庭的日常用品。同时,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皮革皮毛制品的翻新保洁等社会化服务行业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从无到有、有少到多,逐步发展成为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行业的产生,对方便消费者、扩大就业机会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由于皮革及裘皮制品翻新保洁行业是自发起步、无序发展起来的,加之存在的时间也不长因此,这一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有下列明显的特点:一是:缺少完整的服务规范和服务标准,呈现出无序发展状态;二是:大部分企业是由个体从业人员或私营企业主经营的,规模一般较小,技术水平高低不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时常发生与顾客的质量纠纷。因此,该行业发展到今天,迫切需要规范的引导,以达到健康发展之目的。

第一节    概 述

一、皮革的基本知识

(一)皮革的识别

  皮革是天然蛋白纤维的结构的面料,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天然高分子材料之一,它是由无数粗细不同的胶原纤维束自然编织而成的,结果非常复杂,并且具有透气性、透水汽性、吸湿性而不透风的特点,这些特性是其他任何面料都不能相比的。皮革服装即柔软,又滑爽,保暖性好,强度高,耐穿耐用,又比较耐脏,易于护理,因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广大消费者中,真正懂皮革的人竟是少数,因此在购买皮革制品时,往往由于无法确认“是否真皮”而犹豫不决,有时甚至上当受骗。所以了解一些皮革方面的基本知识,通过眼看、手摸、鼻子闻等方法,识别皮革的真假很重要。

1、羊皮革 羊皮有山羊皮和绵羊皮之分。山羊革的粒面纹路是在半圆形的弧上排列2~4个针毛孔,周围有大量的细绒毛孔,形成交互形纹路,纤维编织紧密,手感坚韧。按产地不同,山羊皮分四川路、汉口路、济宁路、华北路、云贵路等,其中以四川路、汉口路的山羊皮品质较好,云贵路的山羊皮品质最差。绵羊皮革的毛孔细小呈扁圆形,由几根毛孔构成一组,毛孔清晰,排成长列,分布均匀。粒面平整、细致、强度较小,延伸性大,柔软丰富性好。按羊的种类不同又分为土种羊皮、哈萨克羊皮、藏绵羊等。

2、牛皮革 有黄牛革、水牛革、牦牛革、乳牛革、小牛皮之分。牛皮革的粒面花纹细致平滑、毛孔清晰美观,呈规则的点状排列,肉面绒头粗而长。牛皮革因种类不同,表面有明显的差别。黄牛革粒面平整细腻光洁,毛孔细小,黄牛犊皮服装革毛孔更小,粒面细致美观,是制作服装和鞋面的上乘面料。牦牛革主产于我国,粒纹比黄牛稍粗,虻伤、痘疤等较多,因此全粒面的牦牛革较少,而且大多要经过摔纹、压花等手段处理以遮掩粒面的缺陷。水牛革张幅大,毛孔稀疏、粗大,革面较松弛,外表美观性较差。一般轻修后用作沙发、汽车座套的面料。

3、猪皮革 毛孔粗大,三个并列成一组,呈三角形排列,组与组之间相隔较远,由于真皮层表面不平整,革面显得粗糙,部位差较大。多用作服装、沙发、汽车座套及鞋里面料。

4、马皮革 毛孔呈椭圆形,不明显比牛皮革毛孔略大,斜入革内,呈山脉形状且有规律排列,革面较松,色泽昏暗,不如牛皮革光亮。

5、头层革、二层革、再生革、合成革的区别片皮后粒面所在部分叫头层革,由于含有天然的粒面花纹,一般不需作重涂饰处理,因此美观性、卫生性均最好;二层革由于没有粒面,需经重涂饰和压花处理以仿制出各种粒面(如黄牛纹、鳄鱼纹、蛇皮纹等)花纹,自然美及卫生性能均不及头层革。再生革是将制革过程中产生的费革屑(下脚料)机械粉碎,加入粘合剂后,再经过熨平、贴膜等处理成的材料,也称复合革。其强度、美观及卫生性比二层革还要差。人造革(合成革)是聚氨酯或其它类型的高分子材料与一些添加剂混合后,经过物理和化学处理后制成的一种塑料布,有针织物作基层,卫生性能最差。再生革、热早个可以通过压花处理,仿制出各种真皮的粒面花纹,但不自然,肉面无天然纤维的绒头。即使是一般的消费者,只要掌握了上述基本知识,还是可以辨别的。

(二)皮革面料的部位划分及物理机械性能

1.部位划分 动物皮因种类、年龄、性别及饲养条件差别,具有不同的特征。即使在同一张皮上,由于动物各个部位的功能不同,原料皮住址结构也不一样。可以根据原料皮体形位置,将其分成不同的部位。常见原料皮可以分为下列5个部位。
(1)背臀部位 背部和臀部合称皮心,纤维编织紧密,粒面细致,占全张皮面积的45%-55%左右,是皮中最好的部位(皮心部位多虻孔或痘疤的牦牛皮除外),也是成品革使用价值最大的部分。
(2)颈肩部位 纤维编织较背臀部位松,较厚,粒面显粗,皱纹多,占全皮面积的20%-25%,也属重要部位。
(3)腹肷部位 肷是动物两旁肋骨和胯骨之间的部位,又称腋部。腹肷部位纤维编织松软,皮层较薄,机械强度差。
(4)四肢部位 皮层纤维编织疏松,厚度薄,面积小,是全皮的次要部位。
(5)头尾部位 大型牲畜才保留头尾,一般家畜皮在宰杀时就将头尾割去。牛头皮可以割下另外加工。
2、天然皮革的物理机械性能天然皮革的性能大体上可分为物理性能、机械性能和化学性能三类。这些物理机械性能中有些主要是由皮革的纤维结构决定的,有些是由制革加工操作所决定的,而更多是受上述两个方面的综合影响。从皮革服装的穿用性能上看,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是使用寿命的主要影响因素,但由于某些外观指标(如色牢度、耐折性、耐干湿擦性等)在较短的穿用期就已经大大降低,抗张度和撕裂变的反而不是主要的技术指标了。因此,制革生产企业必须特别注意皮革整饰的质量,如色泽、色均匀度、耐干湿擦度、耐汗性、耐磨性等主要的“耐用性”指标,而皮革服装生产企业则应着重考虑成衣主要部位的上述指标是否符合要求。延伸性、弹性、粒面粗糙、色泽、色均匀度、厚度及厚度的均匀性是皮革服装手感及成衣视觉效果(如悬垂感等)的主要影响因素。在选择皮革服装是,消费者往往从上述指标上判断成衣的质量。因此,皮革服装生产企业在采购原材料及设计师进行产品结构设计时,都必须考虑上述“感观”指标。

二、皮革服装常见的质量问题

  由于生皮的质量差别和各个制革厂家生产技术条件的不同,成品革的质量和性能千差万别,这些差别还会同样反映到皮革服装上来。所以,即使是新皮衣也会有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和缺陷;而旧皮衣又增加了穿用以后的新问题。因此,对皮衣保洁、翻新技术人员来说,每接收一件皮衣都要仔细检查,及时向客户说明,以免给自己带来额外的麻烦和损失。

(一)有面料引起的缺陷
  服装革的缺陷有原料皮革带来的、化学处理及工艺措施不当造成的,也有由操作及机械处理不当造成的。
专业翻新保洁店常遇到的属于皮革的质量问题及缺陷有:1、松面;2、裂浆、掉浆、露底;3、涂层耐干、湿擦不好;4、色花;5、强度不够;6、冒油霜、盐霜;7、涂层发粘;8、僵硬或颓软无弹性;9.、粒面粗皱等。
(1)松面 将革面向内弯曲90度,粒面上出现皱纹,此为松面;若皱纹较大且放平后不消失,即为管皱。所以也可以说管皱是严重的松面。
(2)裂浆、掉浆、露底 一手将革按牢,一手拉伸革面,或用小刀或钥匙的把从里向外顶革面,并来回划动,若粒面上出现浆纹,即为裂浆。而仅呈现底色时称为露底。涂层从革面上脱落则称为掉浆。造成裂浆、掉浆、露底的原因有:涂层的延伸性和革的延伸性不一致。涂层材料使用不当,涂层配方不合理或涂层过厚。
(3)涂层耐干、湿擦不好 指涂层经干湿擦试验后产生掉色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有:涂饰剂中含有的颜料过多或颜料颗粒粗;涂饰剂中酸性粒子元青量过多;涂层耐干擦,但不耐湿擦,主要是由于顶层防水性不良。
(4)色花 革面上出现颜色浓淡不一致或色调不相同的现象即为色花。形成原因:绒面革因染色不匀造成的;正面革是涂饰不匀造成的。
(5)冒油霜、盐霜 在革面上形成的白色斑状油脂渗出物,叫做油霜。尤其在天气较冷的情况下,更易形成油霜,且擦去后不久仍将出现。这是原料皮本身含有的高熔点应脂酸酯类物质没有除净或加脂剂中含有较多的该种物质。在革的干燥或放置过程中有时会在粒面上出现一层灰白色霜状物,叫盐霜。盐霜是革在中和后未经充分水洗,其中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盐结晶渗出所致。擦去革上的盐霜,仍将重现。若用热熨斗熨烫,油霜可被革吸收,盐霜不能。这样可鉴别二者。

(6)涂层发粘 用手摸革面时有粘手的感觉,或将革面相对重叠,在分开时发出粘结声,则认为涂层发粘。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软性树脂用量过大造成的。涂层发粘的皮革易吸附灰尘。

(二)旧皮衣的缺陷
  服装在制造中的质量问题及缺陷都会出现在新皮衣上,而旧皮衣,除了上述质量问题及缺陷外,大都会加重潜在缺陷和增添新的损伤。在穿着过程中造成的新缺陷有脏污、损伤。尤其当皮革粒面层磨伤后,各种污物就会渗入到皮面之内,因此难以除去,而划伤、撕伤、崩裂、钩挂伤都是皮衣穿着过程中常见的缺陷。旧皮衣上常遇到的质量问题及缺陷如何解决,将在第三节配合材料进行讲解。

第二节    皮革制品的整饰、翻新、保洁处理剂

一、皮鞋整饰材料

  皮鞋是人们重要的使用及装饰商品,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及不同场合的需要,皮鞋的装饰日益受到皮鞋厂及穿着者的重视,通过采用优良的鞋用化工原料及正确的操作,可以获得以下结果:
(1)改变鞋的原有感观,满足市场需要;
(2)除去鞋面上的缺陷,提高鞋的品质;
(3)修补在制鞋中因机械、热及化学材料造成的感观损伤;
(4)新增鞋的使用功能。
  根据上述鞋整饰处理的结果,可以将鞋化工原料分为5类,既清洁剂、填充剂、光亮剂、油蜡剂、调色剂。本章对这些材料的功能及使用进行介绍,所有材料以Stahl公司鞋用材料为例,由此了解鞋用化工材料的特点。

(一)清洁剂

  清洁剂用于皮革鞋面、革面及其他革制品表面的洁净。清除灰尘、油渍污垢及皮鞋兼皮革制品制造时留下的银笔痕。采用的清洁剂也是为鞋表面进一步处理做准备。清洁操作可用布或刷子蘸上清洁剂在革面擦揩即可。根据目的要求不同可选用不同的清洁剂。如Stahl公司鞋用清洁剂具有以下特点:
(1)良好的润面作用,增加鞋面涂层可粘着能力,如水性产品(L-429);
(2)除去鞋面过多的油蜡,防止油皮泛(吐)白,如水性产品(L-18-808);
(3)清洁前防止鞋面长霉,如溶剂型产品(L-18-80);
(4)对镜面革、家具革的保养、出光,保持可擦亮性。如水性产品HM-180,溶剂型产品(L-18-803)

(二)填充剂

  鞋用填充剂主要用于改善革面平整度、光洁度,对毛孔、细划痕进行遮盖,也是为制造光面做准备的材料。无色透明的表填,在硝化纤维层、聚氨酯层蛋白等光亮层上进行填充,可选用RC系列、CI系列,其中FL3700可锓润革面,使下层柔软使之有在涂性。FI-3711也于3700相似但是黑色,相似的黑色填充剂还有(F-18-41),使用它后可使鞋面增黑。

(三)光亮剂
  当制成的鞋面需要更光亮,或者是全部或者是局部都可以用鞋面光亮剂处理,作为最后一道工序这种亮光可完好地保持在使用中,光亮剂有水性及溶剂型两类,每类又分有色及无色两类。使用光亮剂可通过喷涂方法完成,尤其是局部处理,喷涂时压力为19.6-39.2kPa,枪与鞋面的距离在150-250cm之间为佳,用量则根据亮度要求确定。不同鞋类可进行以下区别:
(1)用于羊皮鞋的水性光亮剂,喷后若进行抛光可得到高光度,如产品AF-18-200(透明光亮)、AF-18-21(黑色光亮)
(2)适用于修面、珠面鞋及革皮的光亮剂,如WT-1307(透明光亮)、WT-1319(黑色光亮)。这类光亮剂除了光泽提高外,也提高了良好的手感;
(3)鞋头及鞋跟光亮处理,处理后可增加防水Q、提高鞋的低温曲折功能。如产品WT-18-439(水性透明光亮)、WT-18-440(水性黑色光亮);
(4)溶剂型光亮剂有极好的光亮度,而且这类材料不仅适用于皮革涂层表面,同时也适用于PVC鞋面。如透明光亮材料SL-7302、SL50-145、SP-20--66都是高光材料,SL-1435还适用于白色革的光亮

(四)油蜡剂

  油蜡鞋面处理剂也称为质感剂。用这类材料处理鞋面可获得种效果;一是用油蜡处理,然后抛光得到特殊的光泽;二是油蜡可提供特定的手感;三是提高鞋的防水防污功能。油蜡剂又可分为油感剂及蜡感剂,两者使用后的效果有所区别。
1.蜡感剂 通过海面揩擦即可得到优良的光泽如新HF-5536(家庭、宾馆多用),这种材料使用方便。其他的蜡剂功能有以下3种:
(1)用于磨砂(NUN)、二层绒面革及变色革鞋面上的产品:HM-18-642S;
(2)需要消光、雾面效应的产品SL-1448、WT-3117,其中SL-1448也能用于PVC鞋面;
(3)蜡剂还有一些其他功能,如亮光蜡、填充蜡、烧焦蜡,这些蜡剂使用后通过抛光达到效果。产品PW系列中有多种功能。
2.油感剂 油感剂有单一功能,也可与蜡混合得到油蜡共同效果,如增加变色革的油量可使用油剂FI-638,而FI-50-077即可获得油感也体现出蜡感,这样对疯马皮、油三层及磨砂革鞋面的处理有好的效果。有时特殊的功能又可采用特殊的油品制成鞋用油剂。如公爵油(FI-688)能增进鞋的防水防污功能,鹅油(WR-5526)可使油皮皮鞋更滋润。猫脂(WR-50-189)也可使鞋有防水作用,同时还增加鞋面的耐曲折性。

(五)调色剂

  调色剂是鞋面颜色调节剂。当鞋制成后需要对革的切口断面、线缝、打孔处进行遮盖,鞋的局部或全部进行色调改善、改变时需要选用调色剂。广义地讲,带色的鞋处理剂都可认为是调色剂,但往往在这类材料中调色并非主要。当然在调色剂中掺入必要的助剂,粘合剂则又能使调色剂更好地与鞋面结合,调色更均匀,使用也更方便。调色材料更多采用喷涂。Stahl公司的调色剂有水性AP系列调节鞋乳及溶剂型WT系列。溶剂型可提高调色后的亮度。对于二层绒面鞋、磨砂革鞋面除了调色外,还要求增加色调的鲜艳度。产品VF系列是专用产品。对于SF系列调色剂可增加鞋的耐干、湿擦、耐曲折能力,适合于鞋的尺度、后跟及涂边处理。颜料与染料自然是调色材料,其中颜料更多使用在要求遮盖的场合下,而染料则多用在要求某种效应上。产品LD系列是染料水、LP系列颜料遮盖剂。

(六)其他
  许多鞋处理材料不能划入某一类,但它们有特定的功能,可以当作某种“助剂”考虑,下面以Stahl公司的材料为例介绍。
(1)固化剂 可使鞋面抛光是不起毛、不伤涂层、不烧焦。如产品SF-7222就是一种溶剂型固化剂。
(2)柔软剂 涂于鞋面使涂层柔软,使鞋面手感柔软。如产品MA-8108、MA-2486。
(3)助熨剂 涂于鞋面使鞋面或革面在熨烫时更利于除去表面的皱纹。
  鞋面处理与坯革的涂饰在材料介质上有相似之处。但由于鞋或皮件与革不同的是它们有特定的形状,所以在涂饰操作上有不同之处。如使用的喷枪、压力、喷量等,一次性涂饰量都有特殊性。由于鞋处理又是商品的最终工序,要求特别的细微及不能出错。

二、皮衣翻新、保洁处理剂

  在皮革制品(主要是皮衣)的翻新保洁过程中,涉及很多化工材料。在这一行业刚刚起步时,并没有专用的化工材料,而大多数是借用制革工艺中的一些料,将酒精、氨水、柔软剂、颜料膏、树脂、甲醛等简单混合即用。有的皮革制品洗染店从制革厂抄来一个配方,然后依葫芦画瓢,配制成浆,不管皮革状况、使用气候情况如何,以不变应万变,一个配方应用于各种皮革,弄出不少质量问题。可喜的是,近几年来皮革翻新保洁行业发展迅速,许多专业技术人员开始了皮革制品翻新保洁化工材料的研制、开发和应用工作。对于皮革制品翻新保洁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熟悉和掌握各种化工材料的原理、性能及使用方法,对提高服务质量将是大有裨益的。下面就分别介绍皮革制品翻新保洁过程常用的一些化工材料。

(一)去污剂

  过去没有专用的皮革制品去污剂,而是将制革生产中使用的酒精、氨水及少量表面活性剂配制的净面液当作去污剂使用,会造成以下4种后果:
(1)使皮革制品涂层PH值提高,破坏了原涂层的酸碱平衡,去污处理后又不及时用清水清洗,很容易使制品颜色暗淡。
(2)有些皮衣洗染店用渗透性很好的表面活性剂作去污剂,不仅使得乳化后的油污连同清洗剂一同进入皮层内部而使去污不彻底,而且使洗后的皮衣颜色霉暗,不鲜亮。
(3)裂浆、掉浆皮衣也容易出现手感变硬、颜色暗淡现象。皮衣裂浆、掉浆、脱浆处失去了涂层保护(一般涂层都有或多或少的防水、防污、防油作用),不仅藏污纳垢而且破坏了真皮层。经过清洗,乳化后的油污附于皮革表面,造成颜色暗、手感变硬。
(4)使用碱性过强的洗涤材料也能使皮衣手感变硬、颜色变暗。正常皮衣涂层的PH值在4-6之间,即微酸性。若用碱性过量的洗涤剂清洗皮衣,清洗后又不及时用清水清洗掉碱性洗涤剂残液,强烈的碱性物质会破坏涂层,渗入皮内,改变了皮衣原有特性,皮衣因而手感变硬、颜色暗淡。皮衣领口、袖口、易磨损处污垢严重、不易清除。这是皮革洗染业的老大难问题。造成这种现象,多半是这些部位涂层受损,大量油污直接进入真皮深处,一般的清洗剂、净面液很难彻底清除。
  针对上述情况,目前已有专用的皮革制品清洗剂面市。如W-1、W-2及A-1、A-2等。

(1)去污剂W-1 是由多种表面活性剂及滋润皮革纤维的组成的弱阴离子乳状液,对皮革污渍有明显的脱出作用。皮革制品用W-1去污后,颜色鲜艳明亮,手感油滑滋润,同时还有软化后保护皮纤维之效果,主要用于苯胺革及一般光面革的清洗。
(2)洁面剂W-2 乳白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用于清洁皮革制品表面的尘埃、霉物、残留污物,使革回软、湿润、洁净,同时兼有改变皮革表面电荷的作用,利于涂浆。
(3)去污剂A-1 它的性质和应用效果与W-2类似;A-2洁面剂主要用于清洗未渗入皮纤维内部而浮在表面的乳化油污、软化剂、油润剂等。
(二)脱色剂

  根据皮革制品原来的涂饰情况,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要脱色剂处理:
(1)涂层较厚,如果不脱去涂层会造成翻新后涂层更厚、更硬;
(2)因材料使用不当造成裂浆、起壳时;
(3)皮革制品需要进行改色处理时。

  脱色剂一般由多种有机溶剂复配而成,有刺激性气味,能溶解并除去皮革表面的涂层。如A-3、A-4就是这类产品,它们能对涂层进行除膜、脱色处理,使革尽可能回复到涂饰前的状态。

(三)软化剂

  当皮衣长时间未保养或养护不当而造成发硬的状况而使用。如B-1软化剂,为棕色稠状液体,有微香味,能软化皮革纤维,使用后皮革丰满、柔软。

(四)打底剂

  皮革制品上色翻新时,一般在去污、清洗、回软或脱色、脱膜后,要打底。其目的主要是防止树脂往皮纤维内部渗透,加强浆层与皮革间的粘结强度,尽可能使浆层柔软,避免掉浆、掉色,尤其能解决苯胺革等轻涂饰皮革制品的上色翻新问题,使之柔软、色牢。这方面的产品有D-1、D-2、D-3、CY-1、C-1等产品。

(1)D-1打底剂阴离子乳白色液体,用于领口、袖口等易磨损处。将该液体涂于皮革表面,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增加涂层与皮革的粘着力,提高涂层的遮盖性,并使涂层薄而均匀。
(2)D-2打底剂 阳离子型微黄色乳状液体,用于苯胺革及特软革的打底,可防止渗浆,增加涂层粘着力,避免皮子吸浆而引起的色花和手感变硬。
(3)D-3打底剂 阳离子型乳白色液体,用于涂层光滑、不易吸浆的皮革。用D-3打底后,可以润湿皮革,增加皮革与料浆的粘着力,有效避免皮子不吸浆引起的掉色、掉浆、色花等现象出现。
(4)CY-1属阴离子打底液 性能及作用与D-1相似,C-1属阳离子打底剂,当使用金属络合染料改色时,最好选用C-1打底,可以有效解决溶剂型染料与水乳型树脂、颜料膏的粘接问题。
(五)防霉剂

  目前研制的皮革专业防霉剂很多,但大多是针对制革生产过程的,如Bayer公司的 Perventol WB,Rohm公司的 Aracit K,Stahl公司的 Fungicide 7F,国产的如广东石油化工研究院的A-26,东莞长江化学工业公司的CJ-11、北京市农业应用技术研究所的DSS-II、北京昌化精细化工厂的FF-08皮革专用杀菌防霉剂等。试验表明,上述防霉剂对已长霉的皮革制品均有一定的杀菌、防霉作用。使用时,依产品不同,配成0.1%-0.5%的溶液处理皮革制品,或添加于合适的翻新保洁处理剂(如手感剂、色浆等)中使用。上述防霉剂在皮革制品翻新保洁过程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配使用,但最好在使用前进行相溶性及施加工艺的试验,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防霉作用。

(六)涂饰材料及使用注意事项

  在皮革服装翻新美容过程中,为保持其原有的轻、薄、软、美观和舒适的风格,在进行去污、脱色、软化等处理后,还需要进行涂饰处理。皮革服装及其他皮制品的翻新涂饰与成品革的涂饰大同小异,也涉及成膜材料、着色材料及其他涂饰助剂。下面推荐几类皮革制品翻新保洁所用的涂饰材料。

1.成膜材料(树脂类) 丙烯酸树脂软性1#、2#系列;SB丙烯酸树脂(上海皮革化工厂);RA-D型丙烯酸树脂(丹东皮革化工厂);872、873丙烯酸涂饰剂(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实验厂);R系列丙烯酸树脂涂饰剂(天津南华皮革化工有限公司);PU系列涂饰剂(安徽大学科招精细化工厂)。
2.着色剂类 颜料膏(上海新华皮革化工厂);高浓度无酪颜料膏(上海皮革化工厂);金属络合染料(上海皮革研究所);“赛力”牌皮革专业染料(丹东轻化工研究院)。

3.涂饰助剂

(1)渗透剂 能促进涂饰浆料的湿润和渗透,改善涂层的粘着力。常用的渗透剂有JFC(非离子型),渗透力好,并且耐酸碱盐;渗透剂T(阴离子型),渗透力最强,但不耐酸碱。
(2)补伤剂 如果要修复轻微伤残、裂浆之类的缺陷,可以在涂饰配方中加入适量的补伤剂。加入补伤剂可以修复细小伤残,并可提高涂层的粘着力和遮盖力,同时,补伤剂还兼有固色和消光的作用。常用的补伤剂有XG-461补伤消光剂;BX-463消光补伤剂和HY-99A高效消光补伤剂;DSF-6#消光补伤剂等。
(3)消光剂 皮衣过度亮泽,有失真皮感,为降低皮衣亮度,这就需要在涂饰配方中加入适量的消光剂。常用的有XG-1皮革消光剂和消光剂3号等。
(4)光亮剂 光亮剂除能增加涂层的光亮程度外,还可以提高涂层的耐水性和耐摩擦性。光亮剂的种类较多,有天然的,也有合成的。例如酪素液、虫胶液、蜡液、蛋白干、硝化纤维水乳液等。用于涂饰或填充用的丙烯酸树脂类乳液都可以作为光亮剂使用,以提高涂层的光亮度。
(5)匀饰剂 在涂饰剂中加入少量酪素液、蜡乳、虫胶液以及表面活性剂,都可以提高涂饰剂浆料的流平性,使涂层均匀一致不出现刷纹,但用量不能多,否则涂层与革面就会因粘着不牢而引起掉浆。
(6)手感改善剂 在涂饰配方中加入手感改善剂可以改善涂层的柔软度和柔润感。这类产品GK-JS多功能柔软剂、油润剂、FS-1柔软剂等。
(7)填充剂 填充剂的主要作用是改善涂饰剂的成型性,有利于填平表面,使革面平整。一般大多采用立德粉、碳酸钙,高岭土、滑石粉和烟雾状二氧化硅等高度分散体作为填充剂原料。另外,蜡乳液也有填充作用。
(8)熨平防粘剂 用丙稀酸树脂涂饰剂涂饰的皮革,熨烫时会发生粘扯,拉伤涂层。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在熨烫前涂刷蜡乳液、虫胶液、酪素液后再进行熨烫,就可以避免涂层发粘。
(9)稳定剂 在皮革涂饰剂中所使用的着色剂颜料膏,所用各种颜料的相对密度都不同,相对密度小的会上浮,大的会下沉,这样在涂饰时会引起色花。在涂饰剂浆料中如果加入稳定剂就会使涂饰浆料中的各种颜料分布均匀。涂饰剂浆料中所使用的稳定剂,起主要成分为丙稀酸黏合剂或纤维素衍生物。丙稀酸黏合剂要用氨水增稠。
(10)增塑剂 在蛋白质涂饰剂(如揩光剂)或光亮剂中,通常都要加入增塑剂使涂层柔韧,以改善涂层的硬性和脆性。使用时,不宜过量,否则涂层会发粘或不耐湿擦。常用增塑剂有硫酸化蓖麻油、甘油等。

(七)皮革制品翻新保洁过程中使用的其他处理剂

  在皮革制品翻新保洁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皮革制品,会有不同的翻新保洁要求,因而除了上述6类处理剂外,还要用到其他一些处理剂,现分述如下:

1.胶粘剂 补伤胶B-1,补伤补洞专用胶B-2,快速万能胶(粘得牢)。
2.遮盖剂 补伤膏B-3为白色乳液,用于遮盖大面积伤残。补伤膏与颜料膏混配后,涂于皮革表面,然后加温至70度,使之均匀发泡,从而遮盖伤残。当需要进行黑色或深彩色皮革制品改浅色时,可在去污、净面、脱膜脱色处理后,以白色颜料膏作遮盖剂。
3.固定剂
(1)G-1 乳白色或无色液体,用于固定皮革涂层,防止皮革脱色。
(2)G-2 阴离子型乳白色液体,与G-1配合使用,能使皮革手感细润,柔软光滑。
(3)G-3 透明液体,有轻微刺激性气味,用于皮鞋、皮包固色抛光,使皮面光亮,耐水性好。
4.柔润剂
(1)H-1 乳白色液体,用于无须上色浆的光面皮革,可使皮革柔软、丰富、细腻,并使皮革制品保存时不发霉、不发硬。
(2)D-1柔润剂 它与H-1有类似的功用。

5.抛光护理油
(1)H-2 乳白色液体,用于皮沙发顶层的抛光护理和保养。可以改善皮革手感,使之细腻、光滑、色泽亮丽。
(2)GFG高光油 它的性能和功用与H-2类似。

6.绒面革专用处理剂
(1)H-3 乳白色液体,用于绒面革保洁后处理工序。使绒面革柔软、丰富,绒头细致,丝光感强,且防水、防污。
(2)RM-1 绒面革专用清洗剂。

  总而言之,皮革制品的翻新报捷过程涉及的化工材料几乎与制革整饰工艺中涉及的化工材料一样多,甚至更多。因此,只有了解了这些材料的性能及使用原则,才能在皮革制品的翻新保洁过程中合理使用,达到去污为净,整旧如新的目的,从而延长皮革制品使用寿命。]

第三节皮革服装的保养与翻新

一、旧皮革服装翻新美容的原则
(一)旧皮革服装翻新美容的构思
  旧皮革服装(简称旧皮装)翻新美容可以借鉴皮革整饰的方法。皮革美容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制成苯胺效应革、油色效应革、擦色效应革、多色凝絮效应革(幻影效应革)、辊印效应革、水洗效应革、石磨洗效应革、龟裂纹效应革、抛光变色效应革、金属珠光效应革、压花效应革、PU贴膜革、绒面印花革、迷彩效应革等等。生产实践与市场趋势越来越证实,通过皮革美容能使皮革产品在款式、结构、色彩、风格诸方面达到内在性能与外观形态俱佳的时尚效应,是赢得消费者欢迎的一条秘诀。

(二)美容要求与方法

  旧皮装及饰物失去了皮革高贵优雅、美观自然的风采,如果能将这一问题加以解决并采用更协调的色调去装点它,只要方法运用得当,不仅能使旧衣物恢复原来的光彩,而且还要比原来更美观,更漂亮,这就是皮革美容的意义。皮衣及饰物美容要达到的要求和处理的方法分述如下:
1.要保持轮廓清晰 穿皮衣和穿其他服装一样,身板要挺括,线条轮廓要清晰,才能显示出皮衣的造型和美的特征。欲达此目标可注意处理以下问题。
(1)皮革的软硬要适中 如果皮衣革面料太软,就没有线条和轮廓;反之,面料太硬,不仅会影响皮衣外形美观,而且会使举止不灵活,穿着也不舒服。品质优良的服装革面料,应柔软舒适,用它加工成衣服,穿着挺括,线条和轮廓清晰,极富表现力。因此,旧皮衣的翻新前的加工中,尤其需要加脂助软,使皮装手感柔软舒适,而且线条明显,轮廓清晰。
(2)去除皮革的皱褶 皮装穿着时,某些部位受反复运动的作用或因保管不当,皮装受到长期挤压出现死皱,去除是很难的。因此,为获得良好的翻新美容效果,去除皱褶的处理是必不可少的。去皱的方法是采用低于皮革收缩温度的较高温度去熨烫,或用进口皮革去皱剂或国产皮革除皱补伤剂均可获得较高的效果;两种方法配合使用更佳。
(3)解决松面的问题 有些皮革本身就存在着松面,尤其是皮衣主要部位如前胸、背部、肩部、袖筒等。这是把最容易松肷的部位用在皮革不恰当的位置所致。对于这类衣物有必要用优质填充树脂填充处理,如皮衣整个皮质恰佳还需要全面的填充处理,这样才能使整件皮衣更加丰满,富有弹性,粒面花纹清晰,要保持清洁无明显伤痕 旧皮装脏污和伤残是普遍存在的。对于污垢严重的皮衣如果不进行处理,或净面不彻底,不仅会影响涂层坚牢度而引起裂脱浆,而且还会严重影响皮衣的外在美。对伤残较多的皮衣,如果不补伤,或虽进行了补伤但不懂补伤技术而进行的补伤,会造成伤痕变形加大,伤残仍然外露。净面和补伤都是旧皮衣美容的重要步骤,具体的加工处理方法请参照有关“净面”和“补伤”的介绍。经过翻新和美容的皮衣,不能留下明显的污点和伤痕。

2.要突出皮革天然粒面花纹,光泽要柔和皮衣要具有真皮感,才能真正表现高雅、华贵、独特迷人的风格,而清晰美丽的粒面自然花纹与柔和宜人的光泽,又是皮革真皮感的重要体现,因此,在进行皮衣涂饰操作时,要求浆料用量少,涂层薄,涂饰均匀一致,皮革粒面花纹才能充分显露出来;反之,则会遮盖皮革的天然花纹,使粒面花纹不清晰,失去真皮感。致使皮革失去粒面花纹的另一方面原因是皮革摩擦严重的部位,例如袖肘、袖口、前襟、领子部位;还有旧皮衣的净面时,用力擦拭的部位会造成粒面花纹消失或模糊不清。对于这两种情况所造成的皮革粒面花纹消失,可以采用回湿搓揉的方法,使失去粒面花纹重新恢复过来;也可以在挂晾干燥还有明显的润湿感时,用力搓揉失去粒面花纹的部位,使粒面花纹重新显现出来。具有真皮感的皮衣,同时要求光泽柔和,在进行涂层上色和顶层涂饰时,要避免在强光和无光下进行。只有粒面花纹清晰可见,光泽柔和,皮衣的真皮感才能显现出来。

3.颜色要明朗纯正作为皮衣设计三大要素之一的颜色,是皮衣设计者创作思想、创作意图和创作风格的重要体现。它同皮衣的面料和皮衣的造型这两大要素密不可分,也同皮衣穿用者的个性息息相关。因此,在皮衣翻新美容时,必须十分重视皮衣的颜色,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思考,选择和调配适当的颜色,运用艺术的眼光去审视你所选择调配的颜色,使皮衣的色彩明朗、纯正、美观、得体,同穿用者的个体特性融为一体,使视觉协调一致,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对那些颜色暗淡,色彩不纯正的皮衣,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校正。对于拼色皮衣,要针对皮衣的各种颜色分别对待,使颜色协调一致。

(三)毛皮饰物的美容

  各种毛皮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中高档皮衣上,采用各种高档毛皮领子、毛皮袖盖、毛皮饰边来镶嵌,可以把整件皮衣装饰的雍容华贵,形态更为典雅别致。女性皮衣,大都选用染色蓝狐皮来作装饰,因为狐皮毛大、绒厚、细软并富有针毛,有华丽高雅之感,也有使用其他野生名贵毛皮来装饰的。男性皮衣广泛使用水貂皮,也有采用蓝狐皮、水獭皮、貉子皮等来装饰的。用毛皮装饰的皮衣,穿久了毛被会积臣、弄脏;有时毛被还会粘结或形成结毛。染色毛用久了颜色也会衰败;毛皮较重的部位,不仅真毛会磨掉,而且毛干也会磨断,使毛被残缺不平顺。毛皮饰件出现了质量缺陷,皮衣的外观要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要翻新美化皮衣,毛皮饰件的加工处理是必不可少的的。

(1)毛皮饰件脏污的洗涤法 可用去污力强的中性洗涤剂(洗洁精)擦洗,污垢洗净后再用温水清洗1-2次,但注意不要弄湿皮板。还可使用有机溶剂如汽油或全氯乙烯,用毛巾蘸上有机溶剂反复擦洗,直至脏物去净为止。但要注意的是毛皮饰件洗涤前,需先用吸尘器将毛被间的灰尘去除,也可以用藤条或竹片轻轻拍打毛被,将毛被缝隙内的灰尘拍打掉,再进行洗涤,洗净后应挂晾吹干(或晾干)。

(2)毛被松散或增光的方法 凡是产生结毛的毛被,应先用手工撕开或梳开结毛,毛被在经过洗涤、除去脏污以后,毛的相互粘结现象也就消失了,但是毛被的松散和光亮程度仍然不够,还需要进行松散和增光的加工。操作方法如下:使用油漆刷子蘸上烫毛液,均匀涂地涂刷在毛被上,烫毛液要刷浸到毛皮的1/2的深度,静放30-40分钟后,一面用热风吹毛被(可用电吹风),一面用梳子快速梳打,要使热风吹到的部位和梳打的部位相吻合,直到把毛被吹干为止。用这种方法加工的毛皮,毛被既松散又光亮。烫毛液是用乙醇、甲酸和水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的。乙醇在高温作用下可以将弯曲的毛伸直,而甲酸可以使毛被增光。对于颜色已经明显衰败的毛皮饰件,应送交毛皮厂进行再染色。对毛被残缺不平顺的毛皮饰件,应重新更换。

二、旧皮革服装翻新美容的实际操作

(一)颜料膏及色浆的拼配

  在旧皮装及其他皮革制品翻新美容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根据皮革制品原先的颜色,以下几种基本的(一般是大红、紫红、红棕、金黄、酞青蓝、白色或黑色等7种)颜料膏(或色浆)进行模样拼色。一般情况下,摹仿拼配的颜色与革制品原先的颜色要接近,最好是一致。对于这项工作,许多初学者由于缺少经验,不懂配色理论,往往胡拼乱配,既浪费了原材料,又耗费了时间。因此,对皮革制品翻新美容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懂一些颜色的拼配的原理,掌握一些常用色膏的实际拼配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1.配色的基本原理 颜色的混合不同于可见光的加法混色,通常使用的颜色有大红、紫红、红棕、金黄、酞青蓝、白色或黑色等7种颜色,灵活的运用配色原理可以将这七种色膏或色浆拼配成各式各样的颜色。配色的一般规律如下所示:旧皮衣上色加工多为摹样拼色,既摹仿皮衣原来的颜色进行加工。一般情况下,摹仿拼配的颜色与皮衣的颜色色差越小,上色就愈容易进行,否则大加工难度就大。实践表明,色差越大,涂层就越厚,加工难度就越大。因此,在摹仿拼配颜色时,一般要掌握配色原理,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探索和提高。

2.在配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归纳起来,在选配颜色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皮衣的原色对选配颜色的影响。
(2)选配颜色时,要用复色,忌用单色。因为用几种颜色拼配的色奖,色调才能更生动、活泼、饱满、鲜艳;使用单一的一种色膏,色调呆滞、死板、干瘪。
(3)拼配颜色时,要避免靠近黑色区,以免造成颜色浑浊、暗淡。
(4)要做到快速摹色,必须做好色本,即各个颜色系列的皮革颜色样本及料膏的配方。有了色样齐全的色本后,顾客拿来的任何色样,只要对照色本,就可以方便、快速、准确的摹出要求的色样来。
(5) 要熟悉各种色膏的特性。色膏中除少数添加的染料外,大多添加的是颜料。必须注意,大红、紫红、酞青蓝及炭黑等有机颜料比较轻;金黄、钛白、红棕等无机颜料比较重。配色时轻重相混,即使搅动,也只能保持较短的时间,稍许净置,难免分层,涂饰时稍有疏忽即会造成色泽不均及色花等缺陷。为防止此种现象,一方面要核准耗量,现配现用,另一方面,每次使用时都要搅匀,分层较严重的色浆最好用刷涂,边搅边涂,不要用喷涂。

3.常用颜色的配方(质量份)
(1)大红色 大红膏105份,紫红膏5份,金黄膏6份,白膏2-4份。
(2)枣红色 紫红膏100份,大红膏10-30份,金黄膏4-6份,酞青蓝膏1-3份。
(3)橘黄色 金黄膏100份,大红膏12份,或金黄膏100份,红棕膏20份。
(4)橘红色 金黄膏100份,大红膏30-35份,或金黄膏2份,紫红膏20份。
(5)血青色 紫红膏100份,酞青蓝膏25份,白膏10份,黑膏2-3份。紫红膏量加大为红血青;酞青蓝膏比例加大为蓝血青。
(6)宝蓝色 紫红膏100份,酞青蓝膏70份,白膏10-15份,黑膏1-3份。
(7)棕色 红棕膏100份,紫红膏20-30份,金黄膏15-25份。
金黄膏的比例加大为黄棕色,紫红膏的比例加大为红棕色,加入黑膏颜色加深,逐渐加大黑膏比例,颜色而成为深黄棕或深红棕。
(8)咖啡色 紫红膏30份,红棕膏100份,酞青蓝膏2-5份。加入黑膏,并随黑膏的比例加大,颜色逐渐由浅咖啡色变为深咖啡色。
(9)叶绿色 酞青蓝膏100份,金黄膏50-60份。金黄膏的比例加大,由叶绿色逐渐变成嫩绿色,再加大则变为菜花黄颜色。酞青蓝膏的比例加大由叶绿色变成蓝绿色。加入黑膏则变成墨绿色,随着黑膏逐渐加大,颜色则逐渐由浅墨绿变为深墨绿色。
(10)橄榄色 酞青蓝膏40份,金黄膏100-160份,红棕膏120-200份。
(11) 黑色 金狮牌黑膏为深黑色可以直接使用。牛羊牌黑膏为灰黑色,如果要使其成为深黑色,应在黑膏中加入25%红棕膏或16%紫红膏。

(二)常见皮革服装涂饰的配方

  对于皮革制品,特别是皮革服装来说,无论是在原来颜色基础上美容翻新,还是根据季节或流行趋势的改变进行改色处理,都需要进行涂饰。改色时最好遵循由浅改深,由明改暗,近色互换的原则,其基本操作程序是:
(1)去污清洗;
(2)如果需要,作除膜脱色处理;
(3)用软化剂软化皮革纤维;
(4)用海绵揩底浆1-2遍,干燥;
(5)揩或喷面浆1-2遍,以均匀为好;
(6)按常法喷光亮层;
(7)用手工拉伸、做软、整理。
(三)涂饰材料使用方法说明

  对有脏污和伤残缺陷的各种浅彩色皮衣的返新加工,其要点一是要调整涂饰剂配方,提高涂层的遮盖力;二是要掌握好涂饰上色的操作技巧。具体地说,涂饰剂配方遮盖力可以通过以下3个方面加以提高:
(1)适当增加色膏在涂饰剂中的比例;
(2)在涂饰剂配方中增加补伤剂;
(3)少加水,提高涂饰浆料浓度。

  在操作技巧上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第一道采用刷涂,第二道采用喷涂。两道可以解决问题,只是有脏污和伤残缺陷的部位适当多喷涂一些即可;
(2)还可以全部用刷涂的方法解决浅彩色有脏污和伤残缺陷的皮衣上色问题。第一道刷涂过渡色,烘干后,再刷涂正色。有的洗染中心和皮衣加工部门不是采用调整涂饰剂配方和改变操作方法去加工表面上存在缺陷的浅彩色皮衣,而是采取一种配方和一种操作方法一用到底的作法,因效果不理想而使涂层厚度大大增加。进行涂饰上色后,经常会剩下大量涂饰浆料,放几天后往往会发臭变质,以致不能再继续使用。为了减少浪费,可在涂饰浆料中加入10%-15%甲醛,涂饰浆料中加入甲醛液一是可以防腐;二是有很好的固色作用,使耐擦湿性能明显提高。剩余涂饰浆料的正确保存方法是加甲醛液后密封保存,勿使浆料变质变干。皮衣经涂饰上色质检合格后,需要进行挂晾烘干,烘房温度控制在40摄氏度左右,时间大约需要3-4小时。烘干后再进行最后一道揉搓,用以提高皮衣的柔软度,然后进行顶涂。顶涂材料是由多种优质阳离子材料混合而成的手感固定剂,不仅具有固色作用,而且能使皮革柔软,光泽柔和,滑爽感和蜡质感较强,并且能使耐擦性和乃磨性大大提高。操作时,将手感固定剂用喷枪均匀地喷涂在皮衣革面上。喷涂时用量要适度,做到无液滴,无流浆。喷完后,稍停片刻即可移入烘房内,烘房温度应保持在40摄氏度左右,时间5-6小时。烘干后就完成了皮衣翻新的全部操作。

三、旧皮革服装翻新美容工艺

(一)上油保养(不着色)
1. 上油保养参考工艺一
(1)A-1去污剂 主要针对皮衣表面的污垢,由轻到重操作,观察皮衣表面是否掉色,若出现掉色,就应轻轻擦拭。使用时用水或A-2稀释;稀释比例为A-1:水=1:(3-4),或A-1:A-2=1:(4-5),若掉色严重,则需上色翻新。
(2)B-1软化剂 主要针对皮衣长时间未保养或保护不当而使发硬这类情况。软化时应量少均匀;如果发硬程度较严重,一定要用手搓揉使皮衣变柔软,如果一次不够,可按上述程序再做一次,直至皮衣表面浮有不渗入皮内的软化材料为止。充分软化后晾半天或隔夜后清洗。使用时稀释比例为B-1:水=4:1。
(3)A-2洁面剂 清洗未渗入皮衣而浮在表面的软化剂;然后晾干。
(4)D-1柔润剂或D-3抛光剂主要作用是使皮衣存放后不发霉、不发硬,使手感细腻,亮度自然。使用时稀释比例为D-1:水=1:(0.2-0.8),D-3:水=1:(0.5-1),前者光泽自然,后者光泽较亮。

2.上油保养参考工艺二

(1)工艺流程 揩擦革面→刷涂油乳液于革面→挂晾干燥过夜→干擦除去革面浮油→手工搓(揉)软→去污液擦洗→清水擦洗→晾干或电吹风吹干→喷(刷)涂光亮手感液→晾干或电吹风吹干。
(2)操作要点
○1湿擦 用湿布揩擦,去除革面灰尘。
○2刷油乳液 刷涂油乳液于革面两遍,按配比混合好加油剂及助剂后,用4倍于混合油剂中的50摄氏度(冬季60摄氏度)以上的热水化开油混合剂。将皮衣平铺与台桌上(桌面垫张大点的塑料薄膜),用毛刷把油乳液均匀刷涂到皮衣革面上。首先,刷涂正面及双袖正面,其次,翻转刷涂背面。刷完后将双袖收拢,沿横中线对折,裹上台桌上的塑料薄膜闷1-1.5小时,然后取下重复第一遍操作。这里需注意两点:第一点是第二次挂晾1小时后,用小毛刷蘸油乳液刷涂开襟、边沿、领口、袖口、衣袋的里革面,小心勿沾污衬里;第二点是因冬季气温低,在刷涂过程中要将油乳液置于温度50摄氏度以上的水浴中,否则油乳液会冷却,影响刷涂效果。
○3晾置 挂晾干燥过夜,第二遍刷涂后的挂晾要延时过夜。在此过程中,水分蒸发散失,很少部分的油剂也随水散失,但大部分加油剂均匀渗透到了皮革内。
○4干擦去革面浮油 次日,大部分加油剂都渗透到了皮革内,革面也基本干了,但因有浮油,仍显油腻感。为此,先用卫生纸擦一遍,再用干油布(或干毛巾)擦一遍,以去除浮油。
○5手工搓(揉)软  干擦后接着手工搓揉,各部分都搓到,促进加油剂在皮纤维间分布更均匀,状态更佳。
○6去污擦洗 经干擦后,革面仍有轻度油腻感,这是皮衣、沙发及其他皮革制品不允许的(个别除外,如皮鞋),为此,必须用去污液擦洗一遍。
○7清洗 蘸清水擦洗一遍,以清除去污液残液。
○8晾干 挂晾干燥(4小时以上),或挂晾基本干(约1小时后),用电吹风吹干
○9喷(刷)光亮手感液 经上述工序处理后,革身柔软丰满度好了。但革面的外观及手感滑爽舒适度并未改善,还比处理前差(这是因为革面经过了反复几次的半干湿的折腾之故),为此,必须喷(刷)光亮手感液一遍,这样革面就变得艳丽光亮如新,干爽舒适了。
○10干燥 喷(刷)光亮手感液后,接着挂晾干燥24小时或待挂晾1小时基本干后,用电吹风及时吹干。
皮沙发加油,为提高效率最好喷涂,如条件限制也可刷涂。第一遍加油后,搭盖塑料薄膜闷1小时,接着揭区薄膜晾1小时,然后重复第一遍操作,晾置过夜。加油角度以水平面为宜,这一面加完后静置20-30分钟,再倒转对另一面加油。干擦后的搓揉可用绒布包裹软泡沫塑料,以螺旋方式擦揉(用力适中)革面。上光亮手感液操作主位的转换与加油同。

  料液配比(质量比)
○1油乳液:软白油1.2;硫酸化油0.8;JFC渗透剂0.1;水8。用量:皮衣250克/件;(多座)皮沙发1250克/套。
○2去污液:平平加0.4,洗洁精0.3,水0.3。用量120克/件。
○3光亮手感液:SAT-2光亮剂4.2(皮衣)或5.0(沙发),无色光亮剂2.8(皮衣)或2.0(沙发),滑爽剂0.3,水3。用量100克/件。

3.上油保养参考工艺三(绒面皮衣的护理)

○1用RM-1或RM-2手工清洗;或者用石油干洗剂干洗;○2绒面革专用染料RM-3喷涂;○3绒面革专用固色剂G-4固色;4)特效手感剂处理,晾干,刷绒。

(二)上色翻新(含去涂层、改色)

1.上色翻新参考工艺一
(1)去涂层 用A-2洁面剂、A-3脱色剂脱去皮衣的光亮硬壳层或颜料涂层。工具:泡沫、毛巾、刷子;配料(质量份)去光亮层A-2 1份,A-3 1份,去浆层A-2 1份,A-3 1份,A-4 1份。( 注:若不需要去涂层,上本色的皮衣,则用A-1去污剂即可。配料(质量份):A-1 1份,A-2 0-0.5份,水3-4份。)
(2)软化 用软化剂B-1软化皮纤维。工具:刷子或喷枪;配料(质量份):B-1 1份,水0.5-1份,喷刷均匀后用力搓揉或塑料袋闷一晚后搓揉。
(3)清洗 用A-2洁面剂清洗使皮衣表面洁净,充分晾干。工具:刷子或毛巾;配料(质量份):A-2洁面剂清洗1份,水0.5-1份。
(4)打底 用CY-1阴离子打底液或C-1阳离子打底液喷于皮衣表面,色差较大的改色皮衣依次用C-1,CY-1打底,再上遮盖性底浆。工具:喷枪或刷子;配料(质量份):CY-1阴离子打底液1份或C-1阳离子打底液1份,水0.5份。
(5)上遮盖性底浆 工具:刷子;配料(质量份):颜料膏1份,SB填料树脂(遮盖剂)2份,CY-1阴离子打底液0.5-1份。水0-1份,手刷,充分晾干。(注:如遇难于遮盖的脏色、色花皮衣,可采用交叉重量C-1打底,再上遮盖性浆,直到遮盖均匀。)
(6)上面浆 工具:喷枪;配料(质量份):颜料膏1份,B树脂或复合树脂2-3份,CY-1阴离子打底液0.5-1份,水1-2份。或:颜料膏1份,PU03需0.5份,PU04需1份,872需0.4份,873需0.6份,1124助软剂0.6份,水1-1.5份。喷枪喷匀后充分晾干或烘干。
(7)固色上油 固色、光亮、手感一步完成。工具:喷枪或刷子。

○1亚光光泽皮衣配方(质量份)

A、FC3601需1份,FC3602需0.6-0.7份,水0.5-1份。喷二遍,充分晾干或烘干。干、湿擦达4级,丝绸感好。
B、F3511需1份,1124需0.1份,水0.2-0.8份。喷枪喷一次后晾干即可。丝绸蜡滑感好。此步可省去。

○2自然光泽皮衣配方(质量份)
A、C301需1份,C302需1份,甲醛0.1份,水0.9-1.2份。喷/刷两遍,充分晾干或烘干即可。干湿擦达4级以上,丝绸感好。
B、1124需2.5份,蜡乳液1份,水6-7份,喷/刷一遍即可,丝绸感好。

○3高光光泽皮衣配方(质量份)
A、GFE需1份,GHE0.5-1份,丁酯0.5-1份。用喷枪喷两遍后晾干。干湿擦达4.5级,柔软,丝绸感好。
B、F3511需1份,1124需0.1份,水0.2-0.8份。用喷枪喷一次后晾干。

2.上色翻新参考工艺二(适合于普通光面皮衣)

(1)工艺流程 去污剂W-1或清洗剂W-3清洗→清水漂洗→晾干→D-1或D-2打底→晾干→调色上浆→晾干→G-1、G-2或G-3固定→晾干。
(2)操作方法
○1、清洗 根据皮衣情况确定手工清洗或机械清洗。
○2、打底 分为手工揩涂和喷涂两种方法。手工揩涂:视皮衣大小而定。一般中褛皮衣用量在60毫升左右,用纱布或丝袜包裹一寸见方的海面,蘸适量打底剂D-1均匀揩涂。操作动作要快,一润即走,薄薄涂一层即可。最后挂晾(吹)干。喷枪喷涂:喷涂用浆量比手工揩涂多,需100毫升左右,喷涂层要薄而均匀。挂晾(吹)干。
○3、上浆 同打底一样,分为手工揩涂(色浆用量100毫升)和喷枪喷涂(色浆用量150毫升左右)。无论手工揩涂还是喷涂,浆层都要适量,涂饰均匀,且勿流浆,之后挂晾(吹)至干。
○4、封顶(固定) C-1、C-2按1:1混配,或用油性固定剂G-3薄薄喷涂一遍即可。
(3)说明
○1若条件允许,每道工序后的晾干工序,在烘干室进行,温度控制在50-60摄氏度之间,以增加各层粘着力。
○2打底剂和色浆中都含有粘着力很强的树脂,晾干时(特别是夏天)要防止折叠,出现粘浆现象。
○3对于领口、袖口脏污严重的部位,要认真打底。

3.上色翻新参考工艺三(发硬皮衣的护理)发硬皮衣是指因久置、久穿、或因浸水、淋雨、清洗不当等引发皮革变硬的皮衣,处理方法如下所述。

(1)工艺流程 清洗→晾干→软化→净面→晾干→上浆→晾干→封顶→晾干。
(2)操作方法

○1清洗 用W-1或W-3清洗,同普通皮衣。
○2软化 用水浴法预热皮衣至50-55度,然后拿软刷蘸软化剂R-1在发硬的皮革上涂一遍,接着把皮衣翻过来,皮面向内,皮衣里子向外捂放一段时间,机械摔软或手工搓软。视皮衣回软情况,可以重复此操作1-3次。如果有缝纫条件,可以把皮衣布里拆开,把软化剂R-1涂在皮子肉面上,再加以捂放、搓软。软化效果更好。
○3净面 湿毛巾拧干,蘸洁面剂W-2均匀清洗一遍,清除残留在皮子表面上的软化剂。
○4上浆、封顶 同普通皮衣。

4、上色翻新参考工艺四(易吸浆、不吸浆的皮衣的护理)

  操作方法如同普通光面皮衣,不同的是易吸浆的皮衣用D-2打底;不易吸浆的皮衣用D-3打底,也可以把D-3混配入色浆中使用。

(三)皮衣破伤修补整饰操作

1、粒面浅伤

(1)表层尚存,可粘合还原的情况
○1粘合 用小号油画笔蘸取C-1阳离子打底液刷涂伤层的里外面并顺向刮贴,使伤层粘合,打底液粘合范围可略大于伤层面2-3毫米,粘合后晾干。
○2净面、清洗 用粗布蘸取净面液擦洗打底面,范围扩大1-2毫米,净洗后接着用清水擦洗,晾干。
○3再刷涂打底液并顺向刮平,范围同○1,晾干。
○4刷光亮固定液1次,范围同○2,晾干。
○5刷光亮手感液1次,范围同○4,晾干。

(2)表层脱掉露底或网状层外露的情况

○1净面、清洗、晾干 同(1)之○2。
○2粘合 同(1)之○1。
○3上填充色浆 刷涂2次,露底及凹处多涂,有表层的部位少涂,范围可略大于粘合打底面1毫米左右,达到平、匀,晾干。
○4上色浆 刷涂1次,范围大于填充色浆层,但不超过净洗范围,晾干。
○5刷光亮固定液和光亮手感各1次,范围要盖着色浆层,但不超过净洗范围,晾干。

2、断裂伤

(1)撕口可完全拼合的情况
○1垫里 用梢大于断裂部位3-4毫米软而薄的皮革(薄型的猪、羊服装革或手套革较好),在肉面涂上快速万能胶(粘得牢)或B-1补伤胶,垫在皮制品的里面(即肉面贴肉面),然后压平,粘牢。
○2净面、清洗 同粒面浅伤(1)之○2的操作。
○3撕口灌注适量打底液并扩大至周围2-3毫米,刮挤、刮平,晾干。
○4上填充色浆 用竹签蘸取色浆灌填1次,灌填后及时用画笔刷涂周围,刷匀,要盖着撕口和打底层,晾干。
○5上色浆 用画笔刷涂1次,刷匀、刷平,要盖着填充色浆层,晾干。
○6上光亮固定液和光亮手感液各1次,要盖着色浆层,晾干。

(2)撕口可部分拼合,但有部分小缺口的情况操作

○1垫里。
○2净面、清洗。
○3撕口灌注打底液,均与2(1)中的○1、○2、○3相同。
○4上填充色浆2次:用竹签蘸取色浆,第1次只灌填小缺口,第2次与2(1)中的○4相同。
○5上色浆:与2(1)中○5相同。

6)光亮固定液和光亮手感液,与2(1)中○6相同。

3、破洞伤

(1)修剪破洞边沿虚边,使切口整齐。
(2)用与皮制品相同的面皮(厚度、粒纹基本一致,颜色以本色最好,色浅些的也可以)对照破洞画线剪下。
(3)垫里:与断裂伤步骤(1)中的○1相同
(4)面皮粘补破洞:用剪下的与破洞形状大小相同的面皮,于肉面刷涂快速万能胶,对准位置,粘补破洞,贴于垫面皮肉面上,压平展,尽量减小缝隙。
(5)净面、清洗:与断裂伤步骤(1)中的○2相同。
(6)撕口灌注阳离子打底液:与步骤2(1)中的○3相同。
(7)上填充色浆2次:第1次用竹签蘸取色浆灌涂缝隙,第2次用画笔刷涂平整均匀。
(8)上色浆:与2(1)中○5相同。
(9)上光亮固定液和光亮手感液,与2(1)中○6相同。

  皮衣等皮革制品破伤修补整饰,除优选实用材料、筛选好的浆液配方、采用合理可行的工艺外,操作是关键。显然这是一种精细的手工活,操作时精力要集中,有耐心,严格按程序做,但求好,不求快(熟练后自然也就快了)。若在局部破伤修补整饰的同时,配合整件皮制品上光翻新或上色翻新,则效果更好。

  以上皮革制品破伤修补整饰,同样适用于各种低等次革(服装、沙发、软面革五级品或等外品)及其他伤残的正面皮,经精工修复整饰后,一般可达三级品以上的观感质量要求,对于皮革材料的合理利用有重要意义,而工艺操作比之皮制品还方便些(无衬里、没缝合,正、里面均可随意摆弄)。

附:浆液配比(质量份)

(1)净洗液 A-1去污剂,加3-4倍水稀释。
(2)填充色浆 03聚氨酯——2.0 水——3.4
04聚氨酯——2.4 SB填料(AP24遮盖剂)——4.0
色膏——2.2
(3)色浆 03聚氨酯——2.0 水——3.4
04聚氨酯——2.0 色膏——2.2
(4)光亮固定液 无色光亮剂——3.0 蜡液——0.1
ASE-II光亮剂——2.0 甲醛——3.0
滑爽剂——0.3 水——1.6
(5)光亮手感液 无色光亮剂——3.0 滑爽剂——0.4
ASE-II光亮剂——4.0 水——2.6

四、旧皮革服装翻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旧皮革服装和饰品的翻新美容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由于涂饰材料品种繁多,应用配方更是多种多样,因此,正确掌握各类涂饰材料的实用性能是根本的。好材料使用不当,效果也不佳;一个最佳的配方加上精湛的技术完全可以弥补涂饰材料和皮革制品的先天不足。下面列举一些在翻新美容过程中常见的由于操作不当而引起缺陷的原因几解决办法。

(一)手感变硬

  经涂饰后皮革手感变硬,摸起来有挺手的感觉。造成这种缺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苯胺革没有很好封底。苯胺涂饰的皮革是一种具有天然粒面感的革,由很薄的含有“透明”颜料的透明膜构成。由于涂层薄,树脂相对少,且粗面毛孔微张,防水效果很差。对这种皮革制品进行再涂饰,如果涂饰前没有经过认真的封底处理而直接涂浆,带有颜料膏、树脂成分的浆液大量渗入皮革内层,填充并粘结了松散的胶原纤维,从而使皮革板结、僵硬、挺手,粒面粗糙;
(2)所用皮革浆料质量不合格。浆液中硬性树脂、酪素所占比例过高引起手感变硬;另外,颜料/树脂比例不当(颜料比例过高),也能使涂层硬化,皮革粒纹变粗,手感变硬;
(3)涂层或上光层太厚或太集中,使皮革手感偏硬。皮衣领口、袖口易磨损、污渍较重的地方,或者皮革颜色过浅,为了遮盖缺陷,往往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上浆,结果光泽太亮、手感变硬。
  解决手感变硬问题要根据变硬的程度而定,较轻的可用皮革保养专用软化剂刷涂,并辅以机械搓揉,从而达到柔软之目的,对于比较严重的缺陷可放在干洗机中除去涂层,重新涂饰。

(二)粘浆

  皮革所用色浆不仅要按一定比例的组分及一定顺序配置而成,而且要随季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配方,以期达到满意的效果。如果冬天配置的浆液,夏天仍然使用,软性树脂比例就会显得太多,从而引起涂层不易干燥且粘浆现象。粘浆只需在涂层表面涂上一层较硬的固色光亮即可,如G-2乳液。

(三)色花、色浅或色深

  革面上出现颜色浓淡不一致或色调不相同的现象即为色花。造成这种缺陷的原因包括以下4方面:
(1)调色色调不正,与原底色相差太远;
(2)浆液不合格。颜料膏颗粒大,颜料/树脂比例过低,涂层遮盖力明显下降,水的比例过小,树脂比例过大也易引起色花;
(3)涂层不均匀;
(4)绒面革或磨砂革喷染液中,有机溶剂量太少或根本没有,致使络合燃料溶解不好。解决色花最彻底的方法为去掉涂层重新喷饰。

(四)掉浆
涂层从革面上脱落叫掉浆。引起掉浆的原因有以下3点:

(1)色浆质量不合格,成膜物质含量低,柔软剂、手感剂等助剂用量过大,从而引起色浆粘着力下降;
(2)皮革本身原因。例如皮革本身污渍清除不够,表面润湿能力差,造成浆液粘着力下降;原皮革为防水革;原皮革涂层树脂含量高,且涂层厚不易透浆,与新色浆结合力差;
(3)涂层太厚、太硬。解决掉浆如同解决色花,最彻底的方法是去除涂层重新涂饰。

(五)脱色

  脱色也叫不耐干擦,产生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色浆质量不合格。色浆中颜料过多或颜料颗粒太大,燃料比例过大,树脂含量不够,色浆中没有固色材料都可能引起脱色;
(2)涂饰方法不当,没有设置固色层。
  如果出现了脱色现象,可在涂层表面涂一层含有交联剂的无色光亮剂H-1即可。

(六)返霜

  在涂饰操作中,有时会发现革面被水和汗渍浸湿,干后革面出现白霜。这是原皮制造的先天不足,如不处理,涂饰后还会返霜,很伤脑筋。这种现象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油霜”,另一种是“盐霜”。油霜是由于原料皮本身含有的高熔点的硬脂酸酯类物质没有除净或在加脂剂含有较多的该种物质,在皮革放置过程中,特别是在天气较冷的情况下容易渗出革面而形成霜状物。把生成的油霜擦去,不久仍将出现。解决的方法是在擦净的革面轻涂一层矿物油(如液体石蜡的低号油),再擦净,继续涂饰即可防止返霜。盐霜是革粒面上出现一层灰白色霜状物,这种情况比较棘手。盐霜是由于革在中和后未经充分水洗造成的,革中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盐,特别是在鞣制时加入的明矾、芒硝、大苏打之类。革上的盐霜擦去了以后将重显。目前尚无可靠的方法解决。区别油霜和盐霜的方法是用热熨斗熨烫革面,油霜可被革吸收而盐霜根本不被革吸收。

(七)散光、裂浆

  在涂饰中,要求底层柔软,上层要比底层硬且涂层要薄,涂饰后要求革面细致,改善底层外观,同时提高涂层的物理机械性能及光泽,防止散光裂浆,所以在面层中适当增加成膜物质。一般情况下,颜料膏与38%固含量的树脂乳液比例为1:(2~2.5),作为成膜物质的涂饰材料,如丙烯酸树脂属热塑性材料,对温度极为敏感,热粘冷脆,由此在夏天时多用一些中硬树脂与酪素,在冬天适当多用一些软性树脂,并增加浆料中树脂的比例,还应当严格掌握酪素的用量。酪素量过大涂层硬脆易裂浆,量少熨烫易粘板。为了克服酪素的这些不足应尽量采用改性酪素(或酪龙)。

(八)烫伤

  这里所指的烫伤是熨烫时云豆的温度大大超过皮衣革的收缩温度,皮革被烫缩。这里要修复的烫伤,是指已经收缩变形而没有炭化,仍然保持一定柔软性的烫伤革。要修复烫伤,首先要认真分析皮衣革在高温条件下的变化情况。正常皮衣革含水量大约在12%~18%,其中包括皮革内的自由水和结合水。另外,皮革纤维内还含有加脂剂、鞣质及其他化学物质。当皮革受到高温伤害时,首先失去自由水,此时,皮革内的游离加脂剂会逸失,并失去结合水,由于升温的进一步变化,引起皮革纤维束变形(缩短),从而造成皮革的收缩。由此可见,要使被烫伤的皮革恢复原样,唯一的办法是使批纤维内失去的水分和油脂重新得到补充,在此基础上,辅以一定的机械作用,是烫伤的皮革恢复原样。依据长期的实践经验,如果在烫伤部位涂刷以下配方的材料,即可达到修复的目的。

  补伤液配方(质量份):皮革加脂剂——10 渗透剂JFC——3~5

  特效柔软剂——10 60度热水——65

  油润 剂——10

  将配置成的补伤液用刷子涂刷在皮衣革面的烫伤部位;每隔2小时左右刷涂一次,反复涂刷以上配方,直到烫伤皮革吸足为止。为了更加快捷,可从烫伤皮革的肉面加入,涂刷2-3次即可。然后在吸足补伤液的皮面上垫一块丝织或的确良布,再用手拉平熨烫使其平展。实践表明,只要不是特别严重的烫伤,都可以用这种方法使烫伤皮革得到恢复。

(九)换片

  当皮衣的伤口过长过大,或者伤口支离破碎残缺不全,或烫伤严重,皮革已经炭化硬脆,或者汗液浸渍严重,皮革已经变硬,再使用补伤剂修补将无济于事。此时最明知的选者是采取换片的方法解决问题,只要采取换片的方法解决这类伤残,皮衣翻新才能获得最佳效果。皮衣换片也很讲究技巧,换片成功的皮衣是看不出破绽的。尤其是高档皮衣,更是要注意换片的质量。如果换上去的皮革薄厚、花纹、颜色和光泽同原来的皮革不一致,那么,皮衣看起来就会显得很不协调,穿上它也很别扭。

  要想获得满意的换片效果,第一,要求所选用的皮革与原来的皮衣革从外观到内在的力学性质都要基本一致(即要求做到皮种、薄厚、花纹、颜色、光泽等5个一致)。第二,换片的皮革形状和尺寸必须准确,在使用缝纫机扎缝时,针眼要与原来的针眼重合。并且扎眼大小一致。

  但是,在换片时,很多情况下都很难找到从皮种、薄厚、花纹到颜色、光泽都一致的皮革。这时,只要能够找到一类皮种、皮板薄厚和花纹一致的皮革,颜色和光泽基本接近;或者满足皮种、薄厚和花纹一致,但颜色深浅梢有差别的皮革,都可以获得较好的换片效果,因为颜色和光泽可以在上色返新时经过适当的调整达到一致。